足迹
二十诸天在佛教的地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集 雪飞梨花 刀马严令(第1页)

雪飞梨花入云际,千里无渡竟绝尘。

广寒宫下琼风渡,十里啸吟只一人。

这首小诗虽短短不逾四言,却道尽了深冬雪中的燕国。

燕代之地僻居九州之北,于天相三垣之中乃属尾箕分野,此地非但有一视万里的茫茫草原,鹤猿难渡的暮雪千山,更有滔滔千里的大河。其北的混同江与东南的长白山,被燕国、扶余国与高句丽国的百姓敬为“白山黑水”。黑水之外,复有一条雪浪涛天的滚滚江流东逝迂回,自昌黎棘城而下,弃北向南,如一柄斩天断地的长剑,上绝云天,下决地纪,一剑刺入北海腹中。

它,就是大辽水。

如今时值隆冬苦寒,放眼燕国万里江山,绵亘辽阔的莽原平铺无垠,坐致万里,其间堆积琼花,铺陈柳絮,所触所见尽是零珠碎玉,雪飞梨花。

故老相传,雪之为物,精化于天,据传乃为三位仙人掌管,即姑射真人、周琼姬与董双成。周琼姬掌管芙蓉城,董双成掌管聚雪的琉璃净瓶;而姑射真人手执黄金箸。每遇朔风南渡,彤云密布之际,姑射真人便以箸击瓶,敲出一片飞雪,降至人间便积瑞雪一尺。当日紫府真人筵请群仙,结果姑射真人、董双成筵饮成醉,适逢北寒玉女宋联涓,玉腕调弦,轻挑漫剔,高奏九气之璈,神林玉女贾屈庭吹风唳之箫,紫府真人一时兴之所致,就待要执了金箸敲着琉璃净瓶和上一曲,谁知却一箸敲破了琉璃净瓶,一时雪飞梨花,倾瓶而出,顿时人间降下大雪。

如今南至幽州,北迄燕国代郡,一经彤云朔雪的渡化,举目所触尽是琼白一色,虽行数十里也往往只一人而已。想是此时董双成的琉璃净瓶尚未修补完毕,方至朔风呜咽,寒气四塞,苍茫的大地如撕棉扯絮般,纷纷扬扬地漫空飞舞着鹅掌大的雪花。纵目四览,白色穹窿之下却未见一道人影。人影虽无,但万里层云飞卷,混天一色之中,千里无渡,万径尘绝。旷然寂寂之下,十丈雪地之中,却悄然若息地立着一尊雪人,一尊小小的雪人。透过鳞鳞的雪冻远远望去,那尊小小的雪人,恍如沧海之一粟,长空之一尘,令人益觉天地四塞之浩莽,晦空飞雪之湮然。一时天若然是地。地,又恍然共天。似乎整个宇宙俱成了一片纯白刺眼的混沌。

※※※

蓦地,那尊小小的雪人竟抖动了一下,似已结冻而喀然作声的身上“哗!”的落下了一层厚厚的浮雪。那片抖去凝雪的地方,竟露出了一截黑色棉衣。惊异同俱之下,仔细瞧看,咦,原来那原本以为乃是人为堆就的‘雪人’竟非真是雪人,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穿着衣服、呵气成霜、口吐白气的活生生的小人。

那小雪人木然地抬起麻痹的小手,捂在嘴上哈了口白气,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不难想见,这小雪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小人儿。看他举止不脱稚气,显然还是个孩子,一个再大也不会超过十四岁的孩子。他颤颤的双手,经口中热气一烘,顿时好象是解冻了似的,但继而又开始感到阵阵更为揪心的刺痛。那张冻得发红的瘦瘦的小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轮了一轮,倏忽间凝着一股吃力的坚毅。

小雪人轻抬业已麻木的头颅,看了看灰朦朦的天空,又一脸期待地翘首南望,似是倾心期冀些着什么。按常理说,如今这种滴水成冰的天气,莫不家家掩扉,户户围炉。一个年幼的孩子本当伏在慈亲的怀中,仰起小脸倾听他们的呵爱与关怀,但不晓得他为何却籍风枕雪、独立寒朔。看他戚心重重翘首远方,似有所待,只有那连绵的白雪,簌然惠临到他的头上,脸颊上,轻轻地抚慰着这个坚毅勇敢的孩子。

一刻、两刻……

那孩子自适才一动,就再也未动了一下,似是又成了雪人,只有那双坚毅的眼睛,依稀翕动着投向天幕低垂的远处。漫天的风雪如絮团一般,大团大团地朝下落,风穿天籁的咽鸣声时如鬼哭狼嚎,时如万马奔腾,时而又如戈戟交鸣。冰冷的雪沫在朔风的驱赶下飞洒飘荡,如碎粉扬沙般吹入眼睛,使人欲睁无力。但耳的听力,却将人带到了千军万马酣战撕拼的古战场中。

这时……

飞绞连绵的雪片中,缓缓地驶来一辆缀满银花,浮雪满蓬的双轮马车,结实的松木车厢四缘结着厚厚的冰凌,前面卷垂下一张厚厚的帘幔,将厢内与外面的大雪严实地隔成了两个截然的世界。车轮过处,松厚的积雪发出咯吱吱的响声,拌着时啸时断的朔风,缓缓而行。待那马车行得稍近,方见为首驾车之人,佝偻着身子,持缰策马,但见此人混身裹着件羊皮厚袄,头上戴了顶棉帽,面罩棉巾,观遍全身却始终看不清面貌,那人上下只露出一双脚纹堆垒的老眼,但却举止缓瑟难禁,俨然是一垂垂老者。

马车渐行渐近,驾车之人似乎也看到了那会动的‘雪人’,惊奇地咦了一声,轻轻将手一抖,缰绳上凝聚的飞雪顿时“啪!”地一声疾射四散,那御者复又轻轻羁勒,马车缓缓的停了下来。严严实实的罩巾后那双老眼神光一闪而逝,警觉地打量了那雪人一眼,当他看清竟是个孩子,似是释去了千斤重负般的警戒,轻轻吁了口气,但接着复又感到惊奇。思忖间正待拎缰行去,车厢内突然传来了一个清脆而果断的声音,听起来象是个孩子,但那份沉决却有绝非一个孩子的声音,但听那人道:“什么事?”

御夫闻言,望了那‘雪人’一眼,恭声应道:“少主,前面有个人。”

车中那个声音幼稚,显然是个小孩,但却出奇地果决,干净利索,毫无滞碍,这刻那声音又道:“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哪知这人略一停顿,颇似孩子一般,突然又好奇地问道:“是什么人?”

御夫道:“是个小孩。”

但闻那人轻“哦”一声,前面窗幔的倏然微启,顿时一股冷风贯进厢中,呜呜地响。这刻幔后却露出半边圆圆的、红仆仆粉妆玉琢般小孩的脸颊,看他相貌绝对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但他的眼神沉静异常,远非寻常孩子可比,顾盼之间亦不失天真稚气。但见他貂鼠暖耳,狐尾护颈,身穿貂裘暖衣,轻吐了口白气,注定了那位老者。那御夫拉开了面巾,露出了一张两鬓斑斑、一板沧桑的面孔,他搓了搓双手,恭敬地向前一指道:“少主,你看——”

那少年抬头循向望去,正见那个全身尽是浮雪,一动不动的小雪人。这时那雪人脸颊已冻得发青,双手颤颤,但却完全能看得出他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年纪当与‘雪人’在伯仲之间。少年人本就容易亲近,更何况见到被冻得如此模样的同龄之人,难免有恻隐之心,此人虽少年老成,亦不失纯诚,当下不顾寒意逼人,拢帘跳下马车,踏着咯吱咯吱的积雪走了过来,这刻那老者也急急跟了过来。

那貂裘少年行到那‘雪人’切近,驻了脚步,打量了那小雪人一回,脸溢稚气,沉静之中透着关切,问道:“你是谁啊,这么冷怎么站在这里?”

一身飞雪的小孩双眼轮了一轮,看了看他,看他竟与自己年纪相仿,顿时眼中泛起了感激和亲近的目光,颤颤地答道:“我在等我的爹!”

驾车老人听他声音颤抖,几不成声,顿时心生怜悯之心,轻轻为他拍落头顶的浮雪,不意积雪退落,那孩子竟露出一头黑白相间的乱发,一张如白纸一般脸上,不但没有血色,并带些青黑之气。那少年与驾车老人颇为惊异,继而益加怜悯,亲切地问道:“孩子,你爹去哪里了,怎么丢下你一个人在这里?”

那少年仰起小脸,严肃地答道:“我爹不是丢下我,他是去找我娘了。”

驾车老人看了那少年一眼,叹了口气道:“孩子,你爹有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少年低头敛眉,想了一下,道:“没有。”

驾车老人心中又是一喟,蹲下身拉住少年一双冰凉的小手,这小孩顿时感到一股暖流从那老人的手掌传来,顿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哆嗦着嘴唇,嗫嚅着道:“你……你的手很暖和,怎么……”

老人怜惜地望他一眼,问道:“孩子,你看这天儿冷得紧,待天放晴了再等你爹不迟,告诉我你家在哪里,我们送你回家好么?”

少年望了望北面,道:“我……我家在前面的五十里秀,我是乞郢部的。”

圆脸少年闻言,高兴地道:“这么说你是慕容的人了,我家在京都棘城,前些天到玄莬郡乘雪狩猎,今天我看雪下得大,就赶着回棘城……”少年微微一顿,仰脸续道:“我叫慕容元真,你呢?”

少年看了看他一身光鲜的胡服犀带,革囊佩玉,恭敬地道:“我叫焉,因为是部中贫民,所以不能用‘慕容’这个姓,所以叫我焉行了,你一定是部中的贵族了?”

慕容元真静深矗顾,点了点头,道:“今天在这里遇到你,好象我们以前很久就认识一样,以前我从未见过你,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一言及此,他入怀取出一个手拉手的石偶,但见这石偶青中透红,上面雕的两个人头带黑漆笼冠,身穿翻领袍服的人,看来它们都是名士打扮,相援其手,似是指点江山,叙谈契阔,神态逼真已极,不但眉眼口鼻耳样样具备,连连髻发也历历可见,那飘逸的衣饰上的纤髾,翩翩若飞,雕刻得栩栩如生,似乎御风而动。

少年一看顿时惊住了,他哪里看过如此好玩的东西,慕容元真递过来道:“这个石偶是用一种叫火玉的石头雕刻成的,火玉、澄明酒、风松石是我们慕容的邻国扶余国的三大宝贝,这种火玉能散热,比中原豫章的然石还好玩,握在手里很暖和,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