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女王妃有空间苏若涵宫溟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部分(第1页)

李大柱休沐时,不仅请短工帮忙将家里的玉米都收完了,还请了村子里的人一起开始为新屋子打地基。可是却没有与李小柱说一声,也没有让他们家去帮忙。

新屋子建在李小柱的屋子旁边,与那棚子并排着,每日里帮忙起屋子的人很多,除了村里的人外,杨氏娘家的几个哥哥也过来帮忙了。

杨氏见到李小柱和柳氏他们,也会笑着打个招呼,可是却只字不提起房子的事情。既然他们不说,李小柱他们也就当做不知道!以往一直不请假的李大柱,如今也请假回来了。

关于李大柱家起房子的事,冬至之前就知道了,所以并不感到惊讶。当然她她也小小地引导了下村子里的话题,如今村子里的人都在暗地里传李大猪柱不厚道,分家时将李小柱一家赶出去,如今自己竟然有钱起房子。

杨氏被关系好的几个人告知了这件事情之后,硬生生的咽下了这口气。宝马是和李东生,在分家的时候就说不要钱只要屋子。如今却离她住一家子这么快就起房子,明显是之前没分家时的,钱全都攒下来了。她们也暗暗后悔,当时就应该心大些,多捞点钱再说。

这些事,冬至还没有真正放在心里。对于她来说真正重要的事就是萢脯。这段日子,她将家里之前买的糖都用光了,还有中间李大夫送过来给他们吃的糖他也用来做了萢脯,如今五个坛子都已经装满了,是时候去镇上卖着试试看了。

“爹,娘,这萢脯我们也做完了,咱们要不去镇上卖着试试看?”这日早饭时,冬至提议。

“也成,今日也没啥事,咱们一家子都去镇上看看。”李小柱应了声,随即转头看向正吃玉米糊糊的柳氏,说道:“他娘,你也一块儿去镇上瞧瞧吧。”

柳氏点了点头,“我这也是有好几个月没去镇上了,今日就随你们一块儿去瞧瞧娘也想瞧瞧我你们几个时咋卖那萢脯的。”

“太好了娘,那咱们弄些饼子呆在身上,中午吃,咱们还能去逛逛。”冬至听到柳氏要和他们一起去镇上,一阵激动。来到这个世上后,她就想去逛逛,了解了解这个世界的审美和文化,可惜一直没机会。今日,正好去见识见识。

“你们这是要去哪儿?”正说着话,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他们向声音的方向望去,发现竟是柳氏的娘曹氏。

柳氏见自己娘来了,连忙上前,去接她手里提着的东西,而李小柱则立马将自己坐的凳子端到曹氏面前,笑着开口:“娘,您坐。”

“娘,您今日咋来了?”柳氏接过曹氏手里的东西,开口问道。

曹氏瞪了眼柳氏,柳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见柳氏这样,曹氏是恨铁不成钢,转过头,冷着脸盯着李小柱,“咋了,我不能来?”

曹氏极少给脸色李小柱看,所以她脸色一变,李小柱就知道自己这个丈母娘是真气着了。

“娘,您这是说的啥话?”李小柱双手不知往哪里放,脸上也全是尴尬。

二郎和三郎见自己外婆来了,一个个全扑了上去,一人一边抓着曹氏的手,甜甜地叫着“外婆”。

冬至见状,也跟在他们身后,到曹氏面前,叫了声外婆。

曹氏见着几个孩子,心里也欢喜。她一手抱一个,脸上也是变得温和了不少。“二郎三郎,冬至,你们想外婆不?”

三个孩子点了点头,齐声回答:“想!”

这么一问一答,曹氏脸上堆满了笑,李小柱和柳氏见状,悄悄地舒了口气。曹氏见冬至站在她面前,放开了抱着的二郎三郎,牵住了冬至的手,关切地上下打量了一番,问她:“冬至啊,你这身子还有啥不爽快的不?要是不爽快你就说,外婆带你去镇上找个大夫瞧瞧。”

这应该是问四个月前那次的事故了,这么长时间,她要是还没好,那可就是大事了。不过她也理解曹氏,关心则乱,虽说过了这么些日子,可心里总担心着自己的身子。这老人啊,就是操心的多。

“外婆,我这早就好了,都能干活了!”冬至挺起自己的胸膛,语气全是肯定。

“那就好,那就好!你也是个苦命的,咋就遇着这么个事儿?哎,往后,你可要好好的,啊?”曹氏拍了拍冬至的手,感叹完了,又是一阵吩咐。

曹氏来了,去镇上的计划自然是取消了。见没事儿干了,冬至和二郎三郎拿了竹篾编的鱼兜子,去河边网鱼。外婆来了,他们就想着弄些好吃的。

三个孩子在时,曹氏不好说啥,等他们一走,曹氏便绷起了脸,怒气冲冲地对着李小柱开口了:“我把养了十几年的闺女给你了,就跟着你过这糟心的日子?”

面对曹氏的指责,李小柱一句为自己辩驳的话都没说,只是低着头,坐在一旁听着。李小柱不说话,这柳氏开口了:“娘,您这是干啥呢,咋一来就说这些话?我这日子过得挺好的,几个孩子懂事,二郎他爹是个能干的,您这么一说,被外人听到了,还指不定以为我遭了多大罪了!”

柳氏不说话还好,这一开口,原本心里就不痛快的曹氏,心里更是不爽快了。她指着

☆、77。第77章 曹氏到来2

“娘,您说这些干啥?我们哪儿就是被赶出来了?这家里的地我们也是分了不少的,就是现在,那也是有片瓦遮雨的,比那些家里啥都没有的人家,不知强了多少。再说,我们都有手有脚的,奔几年也能奔个屋子。二郎他爹编的箩筐,这李家村儿还没人比得上,这日子总是越过约好的。”见自己娘来责问自己男人,柳氏立马帮李小柱挡了回去。

自己这才说姑爷一句,自己闺女就能顶十句,曹氏气得起身就要走。虽说嫁出去的闺女是泼出去的水,可好歹自己也是她亲娘,她就这么站在小李那边,听不得她说两句,她是又气又心疼。

见曹氏起身要走,柳氏和李小柱二人一左一右拉住她的胳膊,一阵赔礼。曹氏见他们二人的神态,也不忍心他们心里难受,也就顺着他们的劝说再次坐了下来。

“不是当娘的说你们,你们这是两三个月不往娘家去,我这心里记挂,家里事儿多,我走不开,这才一直耽搁了。要不是你们三哥遇到你们村儿的人,我现如今空拍都不知晓你们分家了。你们说说,这么大的事儿,你们咋不知会我一声,啊?你们这家分了,是不是都没暖锅?”曹氏叹了口气,拍了拍柳氏的手背,让她放开自己胳膊。再转过头,拍了拍李小柱的手背,看着他们两人,这才问道。

“暖锅”,就是搬家后,要请人到家里来,大家一起吃在新灶里煮的第一顿饭。在暖灶之前,还得从旧屋子里拿一捆柴到新屋子里,当做第一顿饭烧火用的柴。这拿柴,寓意着请家仙。有种说法是,家里的祖先会留在屋子里护着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家里的家仙。要是起了新屋子,就得从旧屋子里拿柴去新屋子里做饭,大家一起吃了,就是将老屋子里的家仙请到新屋子里。

柳氏听了曹氏的问话,这才想起来“暖锅”这回事。当时搬家太匆忙,都晕头转向的,这些风俗全忘了。莫说“暖锅”了,就家仙都没请。这要是让娘知道了,她还不得心里老搁着?想想,还是瞒着她好些。“娘,我们这么一大家子,还不能自己暖锅啊?”

曹氏瞪了眼坐在她一旁的柳氏,责备道:“你们才几口人?就是咱们家那些子人,搬新屋子也请了村里人来。这暖锅啊,就是得人越多约好。这人越多,家仙越高兴!”

柳氏见曹氏还在说这个话题,且有越说越严重的架势,她怕自己说漏嘴,赶紧转移话题:“娘,您咋拿了这么多东西过来?这还有只鸡,您还拿回去吧,要让几个嫂子知道了,家里又不得安宁了。”

“这只老母鸡正下蛋,一日一个,给几个孩子补补身子。你看看这三个孩子,各个都瘦得只剩骨头了,再这么下去可咋办?你几个嫂子要闹就让她们闹去,这都分家了,我自个儿养的鸡,她们能说出啥来?”曹氏心疼地查看了柳氏的一双手,嘴里安慰着她。自己这小闺女,也是自己疼着长大的,如今嫁人了,福没享到尽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