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西安春节不限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天19号(第1页)

到了腊月二十八(号)这天,有些实力不强的小商家选择关门歇业,避开冷清的过节七天,到初八再开门,但更多商家,尤其是大型百货、美食街、旅游景地、酒店都相反地热血沸腾,准备拥抱旅游旺季的到来。

因为前天预约陕博(陕西历史博物馆)门票成功,所以我们起个大早就急忙乘公交到辛家庙换三号线往小寨赶。

出地铁后在草草用过早餐(两个人元),由陕博西门进园,这时就发现旅行团明显比前几日增多,随之而来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虽然我们已经来得比较早,但站在大厅里看到那么多人还是叫人有些懵,这和前几日街上的人流清淡太不成正比了。

和西安博物院的陈列方式有所不同,陕博注重的是展示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而非西安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西安博物院以详实、精美的实物、史料,配合各不同历史时期都市模型,为观众展示其建都史,最辉煌的汉、唐时期都市结构与管理概况。

展现出长安做为古都和曾经的东亚文明中心,当年的恢弘气象和盛世胜景。

陕博的展示中心是一至三展厅,主题是陕西古代文明,然后配合古代壁画、珍宝、字画、玉器等重点展厅(收费)的展示。

主题展以时代顺序划分七个阶段,系统展示陕西考古成果,以及陕西文明的孕育、发展到鼎盛的过程,帮助观众了解历史的脉络与古代文明成长的客观经过。

从陈列上看两馆也有不同。陕博是相对传统的陈列方式,而西博注重现场代入感和氛围的营造。

由浅入深,从建城、建都,结合多媒体给人全方位的信息灌输。

唯一西博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影音内容过于注重视觉效果而非观众的接受节奏,过快的输出频率削弱了它们的作用。

陕博的问题是,可能由于它给自己的旅游功能定位原因,巨大的人流量相对的是过少的休息区,观众在六千平米展厅、两公里动线上必须快速移动,导致无法休息和有效缓解疲劳,同样严重影响了观看质量。

博物馆的作用不是作为景区服务,而应以文化输出为目的,影响这个目的的布置、人流或建筑设计就成了妨碍因素,需要控制或纠正。

陕博西侧地下一层有个餐厅,去看了下,快餐为主,价格几乎与京城消费水平相当。

其实如果里面设计陕西风味特色,或现在食品冠以汉唐风格外形、名称,我觉得都比卖这类快餐更吸引人。

我们在陕博里匆匆吃点自己带的食物(包括一个早上在肯德基买的汉堡)稍事休息到楼上继续参观二、三展厅。

不知不觉时间流逝,从陕博出来已临近闭馆。不过时间上才四点半,天色尚早。我们决定反正不远,不如走到大唐不夜城去领略一番。

于是向个兜售明信片的阿姨打听那边夜晚亮灯时间,花十块钱买了三套明信片后对方痛快地告诉说大约天黑下来六点左右就好看了。

既然如此,不如先去附近吃点东西。

芳拉着我返回翠华路“虎子水盆羊肉”那边,他家边上就有个“恒发祥葫芦头”,我也有机会为“虎子”补拍张照片。

原来葫芦头是猪大肠和猪肚为主原料,源于古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为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酷似葫芦,因此叫葫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