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有没有下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用自己绝大的意志毫不留情地摧毁所有软弱的意志及其他们所寄生的肉体,难道还不足以令人进入某种癫狂之境,甚至是某种极乐之境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是为我来临的。

我也为战争而存在。

所以,我会用接下来的生命最终向天下人表明——我不是什么常胜将军……

我是战神。

帝国的老家伙们看我不顺眼,所以我一直想找机会教训他们一下。碰巧那个不识时务的肆州刺史尉庆宾就充当了这么一个冤大头。

那一年我行军经过肆州,军队需要休息和补充给养,我让士兵在城门下喊话,要求入城。没想到尉庆宾竟断然拒绝。我的怒火刚刚要升腾起来,可一转念我就乐了。

很好,这是让我杀鸡给猴看的一个机会,也是我扔向朝廷的一颗问路之石。我毫不犹豫地向士兵下达了命令。我说:攻城。我记得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手下那些勇猛的武士们不约而同地愣住了。可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一切。

一瞬间,我的军队像潮水一样漫过了肆州城。尉庆宾仓皇弃城而逃,最后在秀容被我的士兵抓获。一个堂堂的肆州刺史、朝廷的封疆大吏忽然成了我尔朱荣的阶下囚,我很想知道朝廷对此作何感想。

可朝廷连屁都不敢放。我笑了。当天我就把我的叔父尔朱羽生任命为新的肆州刺史。朝廷仍旧保持沉默。不唯如此,朝廷还加封我为镇北将军。仿佛我占领的是一座敌城。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一件事:在其时的北魏帝国,已经没有什么是我尔朱荣的意志所不能转移的了。

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又有鲜于修礼纠集北镇流民起兵于定州,大败朝廷的北道都督长孙稚,一时兵锋甚健。我当仁不让地上书朝廷,请求东征。朝廷当即加封我为征东将军、右卫将军、假车骑将军,都督并、肆、汾、广、恒、云、六州军事,进阶为大都督,加金紫光禄大夫。至此,连我自己都闹不清自己头上到底有多少顶官帽。

不久鲜于修礼被其部下元洪业所杀,而元洪业旋即又被他自己的部将葛荣所杀。葛荣尽得鲜于修礼的部众后,又击败了另一支叛军,斩杀了首领杜洛周,吞并了他的部众。一时间声势浩大,号称有百万之众。

我不禁有些兴奋。我发现,在战场上厮杀了这么些年,一个比较像样的对手终于出现了。

朝廷也意识到,放眼天下,足以对付葛荣的人,就只剩下我尔朱荣了。于是再次加封我为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进位为仪同三司。

我趁此时机北捍马邑(今山西朔县),东扼井陉(今河北井陉山),并且大量招募义勇、扩充军队。我表面上的动机当然是为了对付葛荣,可我心里还有另一层动机,那就是——对付朝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尔朱荣:问天下谁是英雄(4)

因为我已经预感到,我操纵整个北魏帝国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我说过,跟我交锋的人都是些暴民。就算葛荣真的纠集了一百万人,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换句话说,葛荣只是一个匪首。而匪首不可能驾驭真正的豪杰。所以,当我和他交过几次手之后,他帐下的多名猛将便先后投奔到了我的麾下。

北魏灭亡后的南北朝形势图

我相信其中两个人的名字你们并不陌生。

他们就是高欢和宇文泰。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他们来到我身边不久,我便料定,假以时日,这两人必有一番造化。后来的历史果然证实了我的判断。高欢和宇文泰把北魏一劈为二——高欢拥立十一岁的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挟持幼主迁都邺城,建立了东魏;宇文泰拥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建立了西魏;风雨飘摇的北魏王朝就此灭亡。东魏后来又变成了北齐,西魏变成了北周。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欢和宇文泰是这两个帝国实质上的开国皇帝。宇文泰所开创的西魏政制便是后来的北周政制,甚至是隋唐政制的基础和模本。

在他们两人中,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高欢。他是我生前最器重的一员爱将。可也是他,在我身后诛灭了权倾一时的整个尔朱家族。

然而,即便我地下有知,我也并不恨他。因为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必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存在的资格。在我死后,我的子弟们也同样要依靠他们自己的意志和智慧来生存。倘若他们想侥幸凭借我的余威而存在,那他们活该被别人灭了。高欢的成功靠的是他自己的本事,任何人也不必有怨言。

我之所以赏识高欢,是因为他身上有两种常人少有的,而恰恰又与我相似的东西。一是不言自威的霸气,二是志在天下的野心。我是通过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看出这两点的。有一次他跟着我经过马厩。我忽然指着里面一匹还未驯服的烈马,命令他去剪除马首上那些杂乱的鬃毛。高欢一言不发地走过去,直直地盯着马的眼睛看了一会儿,随后动手修剪马鬃。片刻之后,一头漂亮的马鬃剪出来了,一匹烈马也被他驯服了。这不禁使我大为诧异。别人修剪马鬃之前都要绑紧马的四肢,然后几个人合力按住马头才能把活干完,而他居然未加羁绊,一人搞定,而且整个过程中那匹烈马服服帖帖,既不踢他也不咬他,甚至没发出半点声响。

完事后高欢说,对付凶狠的人也要用这种办法。

我看着他的眼睛。很快我就看见了那种和我如出一辙的不言自威的霸气。这种霸气足以震慑战场上的对手,当然也可以驯服一匹烈马。

那一天我屏退了左右,与高欢促膝长谈。我问他对天下大势有何看法。高欢说,听说明公有马十二谷,颜色不同,各自成群。请问明公,您养这么多马是为了什么?

我对他微笑: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