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奥姆珊蒂之天龙八部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大理见公主2(第1页)

到得城外,远远看到王子段兴已在迎候,旁边四爪龙旗迎风招展,旗下站着两人,脸色酱紫,高鼻深目。母子相见,分外欣喜,王语嫣不禁掉下泪来。段誉离国期间,指定段兴署理国事,是以并未同行。

段兴接着李仁友,道:“启禀殿下,吐蕃下赞王赤赞朗日前亦来大理出使,听闻殿下到来,特命纰论扎嘎、随从搭巴前来迎接。”说着向龙旗下两人一指,两人满面笑容,点头弯腰,神貌甚是恭顺。李仁友知道纰论乃吐蕃赞普以下主管外务第一人,下赞王赤赞朗是赞普弟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吐蕃位高权重,便抢上前去,互致问候。段兴引导众人入宫。

萧永宁被安排在一处偏殿歇息。殿外红墙灰瓦,飞檐翘角,气派雄伟。殿内檀木高椅,琉璃宝瓶,陈设华丽,香气氤氲。萧永宁哪见过这番帝王气象,一时间束手束脚,不知如何安放。

晚宴设在玉清宫。小宦在前引路,但见一路上红灯高挂,彩绸绕树,来往宦仆锦衣华服,脸上喜气洋洋。殿内紫炉焚香,明烛高照,各色茶花竞相开放,香气氤氲。西边上首坐着一位中年男子,长髯垂胸,气宇轩昂,下面坐着扎嘎、搭巴。东边上首有一空位,应是为王子所留,其下两位却是一身白衣,气宇轩昂,其余一色皆是皮衣裘帽,宽服大氅,一望而知均是异域来客。文武群臣坐在下首相陪,衣履鲜明,一派华贵盎然之气。周边宫女立于身后,随时听唤侍奉。萧永宁在小宦引导下坐于西边末席。

众人正在窃窃私语,殿外内侍洪声高叫:“殿下驾到!”众人立时止声不语,只见李仁友昂首挺胸,阔步而来。东边诸人齐齐躬身行礼。李仁友径直走到东首上席,环视殿内一圈,神色甚是倨傲。

过不多时,只听内侍又叫:“陛下驾到!”段誉头戴金冠,身穿龙袍,腰系紫带,来至殿上,居中而坐。下首群臣正衣立身,山呼万岁。

段誉道:“大喜之日,贵客来访。大夏与吐蕃一南一北,皆是大理友邦,世代相亲,百姓交好。两国谴使来访,大理上下,无不喜出望外,扫榻以待。两位殿下千里跋涉,今日终到大理,三国把手言欢,共庆邦谊,实是可喜可贺!”

众人一齐点头。李仁友道:“大夏大理相距虽远,人员时有往来。父皇风闻陛下以德治国,与民为善,更兼文武双全,神功盖世,心仪已久。屡次对小王提起,颇以未能亲见为憾。今命小王前来,以表钦敬之意。”说完举手一拱。

西边上首中年男子咳嗽了一声,道:“陛下英明……神武,治……治国有方,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这个……”这个了半天,却说不下去了,只好大拇指一窍,冲段誉举个不休。原来这人正是下赞王赤赞朗,他高居王位,于汉语一窍不通,临行前抱佛脚跟扎嘎学了几句赞颂之辞,本就不甚流利,此时当着众人之前,更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

众人哄堂大笑。扎嘎见势不妙,忙道:“大理民风淳朴,人心向善,堪为表率。王爷奉赞普之命,特此前来,以为两国永久交好。”他职为纰论,本为外相,汉语却是流畅之极。下赞王正甚尴尬,本盼有人打个圆场,见纰论出场,虽然听不懂,却是频频点头。

段誉道:“两位不必客气。三国虽然山川阴隔,然则民风相近,正需你来我往,互补有无。两位不辞辛劳,千里来此,两国幸甚,百姓幸甚。朕略备薄酒,为两位接风洗尘。”说毕摆了摆手,一排宫女翩翩走进,手中端盘执盏,送上酒菜。

菜肴极是丰盛,皆是萧永宁从未食过之物。洱海砂锅鱼汤鲜肉美,黄焖鸡外酥里嫩,土八碗肉香色全,尽是大理本地佳品。

到得城外,远远看到王子段兴已在迎候,旁边四爪龙旗迎风招展,旗下站着两人,脸色酱紫,高鼻深目。母子相见,分外欣喜,王语嫣不禁掉下泪来。段誉离国期间,指定段兴署理国事,是以并未同行。

段兴接着李仁友,道:“启禀殿下,吐蕃下赞王赤赞朗日前亦来大理出使,听闻殿下到来,特命纰论扎嘎、随从搭巴前来迎接。”说着向龙旗下两人一指,两人满面笑容,点头弯腰,神貌甚是恭顺。李仁友知道纰论乃吐蕃赞普以下主管外务第一人,下赞王赤赞朗是赞普弟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吐蕃位高权重,便抢上前去,互致问候。段兴引导众人入宫。

萧永宁被安排在一处偏殿歇息。殿外红墙灰瓦,飞檐翘角,气派雄伟。殿内檀木高椅,琉璃宝瓶,陈设华丽,香气氤氲。萧永宁哪见过这番帝王气象,一时间束手束脚,不知如何安放。

晚宴设在玉清宫。小宦在前引路,但见一路上红灯高挂,彩绸绕树,来往宦仆锦衣华服,脸上喜气洋洋。殿内紫炉焚香,明烛高照,各色茶花竞相开放,香气氤氲。西边上首坐着一位中年男子,长髯垂胸,气宇轩昂,下面坐着扎嘎、搭巴。东边上首有一空位,应是为王子所留,其下两位却是一身白衣,气宇轩昂,其余一色皆是皮衣裘帽,宽服大氅,一望而知均是异域来客。文武群臣坐在下首相陪,衣履鲜明,一派华贵盎然之气。周边宫女立于身后,随时听唤侍奉。萧永宁在小宦引导下坐于西边末席。

众人正在窃窃私语,殿外内侍洪声高叫:“殿下驾到!”众人立时止声不语,只见李仁友昂首挺胸,阔步而来。东边诸人齐齐躬身行礼。李仁友径直走到东首上席,环视殿内一圈,神色甚是倨傲。

过不多时,只听内侍又叫:“陛下驾到!”段誉头戴金冠,身穿龙袍,腰系紫带,来至殿上,居中而坐。下首群臣正衣立身,山呼万岁。

段誉道:“大喜之日,贵客来访。大夏与吐蕃一南一北,皆是大理友邦,世代相亲,百姓交好。两国谴使来访,大理上下,无不喜出望外,扫榻以待。两位殿下千里跋涉,今日终到大理,三国把手言欢,共庆邦谊,实是可喜可贺!”

众人一齐点头。李仁友道:“大夏大理相距虽远,人员时有往来。父皇风闻陛下以德治国,与民为善,更兼文武双全,神功盖世,心仪已久。屡次对小王提起,颇以未能亲见为憾。今命小王前来,以表钦敬之意。”说完举手一拱。

西边上首中年男子咳嗽了一声,道:“陛下英明……神武,治……治国有方,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这个……”这个了半天,却说不下去了,只好大拇指一窍,冲段誉举个不休。原来这人正是下赞王赤赞朗,他高居王位,于汉语一窍不通,临行前抱佛脚跟扎嘎学了几句赞颂之辞,本就不甚流利,此时当着众人之前,更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

众人哄堂大笑。扎嘎见势不妙,忙道:“大理民风淳朴,人心向善,堪为表率。王爷奉赞普之命,特此前来,以为两国永久交好。”他职为纰论,本为外相,汉语却是流畅之极。下赞王正甚尴尬,本盼有人打个圆场,见纰论出场,虽然听不懂,却是频频点头。

段誉道:“两位不必客气。三国虽然山川阴隔,然则民风相近,正需你来我往,互补有无。两位不辞辛劳,千里来此,两国幸甚,百姓幸甚。朕略备薄酒,为两位接风洗尘。”说毕摆了摆手,一排宫女翩翩走进,手中端盘执盏,送上酒菜。

菜肴极是丰盛,皆是萧永宁从未食过之物。洱海砂锅鱼汤鲜肉美,黄焖鸡外酥里嫩,土八碗肉香色全,尽是大理本地佳品。